出生年份: 1932~年
擅 长: 水粉水彩,书法,国画
毕业院校: 南京师范学院
创作年代 | 尺寸 | 106*70cm | |
---|---|---|---|
材质 | 装裱 | ||
题材 | 所属系列 | ||
作品描述 | 砚边琐谈 笔和墨原是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,现在往往把“笔墨”当作中国绘画技法的代名词。气韵和笔墨成为评画最重要的标准,气韵又是靠笔墨配合章法、色彩等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。 前一阶段有所谓“笔墨等于零”的说法,意思好像是说笔墨如果离开它所需表达的内容和对象,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。提出问题的好像是吴冠中先生,可是我在和他的接触中似乎他也不是这个意思。我的理论修养不高,但在过去我略知马列主义的观点是形式服从内容,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什么样的样式,内容不在,形式也就等于零了。在我和吴冠中的接触中,知道他是主张形式完全可以独立存在,形式美可以不依附于某个内容,换言之也就是单纯的笔墨可以不等于零。这种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,我十分赞同。吴冠中是当代绘画大师,学艺俱精,八十年代,山西省闫省长曾邀请他来山西作画,委派我全程陪同他转遍山西南北,深深佩服他的为人和学养,得益匪浅,曾为我作画一张并说此幅他甚为满意,为此番作画中最佳者,我慎为保存。 我画山水画,废品很多,经常遇到某一局部很好,另一部分却不行,宣纸又难以修改,但又舍不得舍弃也还满意的那部分,于是剪下来与以留存。其实这部分早已看不出是山还是云,是水还是树,只是一片片酣畅淋漓的笔墨,但我自己感到它有气有韵,有抽象美,它不是“零”。 中国诸多名山,或险峻、或秀丽、或清幽、或苍茫、或雄健,都有其造型和结构的美,加之烟云变幻,神象莫测,形成了美感。但导游对游客的介绍,却过多地强调这山像骆驼、像猴子、像猪八戒背媳妇等等,把抽象的美硬要具象化。当然我也能理解对于一般的群众,给他们增加些旅游的情趣,消除沿途寂寞和疲乏,但我看到那些小青年和老太太的脸上带着微笑不断地说“挺像!挺像”时,我依稀感觉到他们收获的是“见识”,而不是大自然给予他们美的感受。 笔墨的组成有时是零,没有什么美与不美可言,但它的组成有了变化和统一,有了对比、和谐、节奏、韵律等构成美的因素以后,就形成了抽象美,在这种情况下,国画的笔墨就不等于零了。 说说这幅画 偶见前人有画风中之松,我特别感兴趣,但感其气势不够,他仅用的是线条,过于纤弱,缺乏力度。因此我参考了他的构图和松的基本动态,把松放在疾风暴雨雷声闪电之中,松树在剧烈地摇晃动荡而傲然挺立,象征着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。 画此画时先用矾水在宣纸上泼洒,待干后用焦墨浓墨画出枝干的基本动态,再用笔用墨多次渲染涂擦,增加画面层次和厚度。此画我感到上部还可以,下半部有些松散,处理还未到位。 |
出生年份: 1932~年
擅 长: 水粉水彩,书法,国画
毕业院校: 南京师范学院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